“敌”就是必将到来的死亡( wáng),它一定回来,但不知道何( hé)时会来。如同卡瓦菲斯笔( bǐ)下的“野蛮人”。
对衰老和死( sǐ)亡的恐惧,演变成幻觉,不( bù)断入侵现实。随着死期的( de)到来,幻视越演越烈。
梦境( jìng)、幻觉与现实之间的界限( xiàn)越来越模糊。那个骗走存( cún)款的酒吧女孩真的存在( zài)吗?颇有风姿的女学生不( bù)间断来访,是因为老年压( yā)抑的欲念使然?曾经的法( fǎ)语系学生有可能做着维( wéi)修工作,帮他清理废井吗( ma)?
将“敌”概述为主角对年轻( qīng)过失及维持体面的恐惧( jù),是一种解释。但电影里提( tí)及的“失业”并未指明真与( yǔ)女学生有染所致,若是这( zhè)个丑闻,“她马上结婚了”可( kě)能不会发生。
而且,恐惧的( de)若是这段风流韵事,那么( me)出现在梦境中的便不会( huì)是女学生对她的性诱,毕( bì)竟这在现实中已经实现( xiàn)。他作为某种程度上的“受( shòu)害者”,本应恐惧于性事的( de)再次发生,因而类似梦境( jìng)不会出现在电影中(这样( yàng)的话,梦不再是隐秘欲望( wàng)的实现)。
他在重复的日常( cháng)劳作中,在精心又自律的( de)一餐一饭中,企图维系着( zhe)生活的常轨;但脱轨在所( suǒ)难免。死亡就是人生之大( dà)“敌”,在孤苦的境遇中需要( yào)独自面对,由此引来了生( shēng)活中还能遭逢的对象,以( yǐ)至于连死去的妻子都被( bèi)召唤而来,演出死前的风( fēng)云乱象。
“敌人不会慢慢靠( kào)近,只会突然袭击。”那是没( méi)有袭击者的硝烟,不知道( dào)子弹从何而来,然后就中( zhōng)弹身亡了。
巴黎构筑了一( yī)种美好的幻象,却未进入( rù)现实。昔日的法语系教授( shòu),为淡雅自律的晚年生活( huó)以及可作谈资的风流韵( yùn)事提供了某种佐证。影像( xiàng)超出日常的界限,越向超( chāo)现实之域。
“巴黎只是狗踩( cǎi)过的地方”,那条狗就叫巴( bā)尔扎克。
衰老多么可悲:不( bù)做体检,是因为“不做即没( méi)病”,诊费必将损蚀越来越( yuè)少的养老金;不得不直面( miàn)的残存欲望,幻想不可得( dé)的情感体验;以及孤家寡( guǎ)人也需要的陪伴。
很少有( yǒu)电影在讲老年生活,有也( yě)是表面;却有一堆在无病( bìng)呻吟“青春残酷物语”。表现( xiàn)老后身体的残损是容易( yì)的,探入深层的心理却是( shì)困难的。
无人不有难忘青( qīng)春,但有多少将老年也变( biàn)成追忆。对导演而言,衰老( lǎo)是未知(未来)的领域,他们( men)没有经验,只能依寻虚构( gòu)和幻想。
展现真实的晚年( nián)生活既困难又稀缺。除非( fēi)像奥利维拉,百余岁还在( zài)拍电影,自然是可以诠释( shì)一种老年经验;大多数都( dōu)畏难而不为,何况谁想看( kàn)悲苦的老登生活,甚至可( kě)能就是自己老后的镜像( xiàng)?
但事实又摆在面前:老龄( líng)化越发严重,老人越来越( yuè)多。通过影像方式展现老( lǎo)年人真实的生存状态,同( tóng)样也应该可以成为关心( xīn)与关怀这个弱势群体的( de)方式。像《敌》这样,理解了“一( yī)个人老去”的恐惧、悲苦,隐( yǐn)藏并可能引来误解的欲( yù)念,可怜又可悲。